期刊封面

《浙江学刊》杂志,创刊于1963,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综合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33-1005/C,国际标准刊号:1003-420X,《浙江学刊》杂志为中文双月,以促进艺术美学新论发展为办刊宗旨欢迎艺术美学新论教育综合单位及其相关的作者踊跃投稿。
学刊科学论文(学术期刊 科学)(3)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未秋道:“妙玉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栊翠庵,宝玉住的是。书中先说妙玉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见将来清者转浊,浊者转
未秋道:“妙玉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栊翠庵,宝玉住的是。书中先说妙玉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见将来清者转浊,浊者转清?”痴珠随说道:“就书中‘贾语村言’例之:薛者,设也;黛者,代也。设此人代宝玉以写生。故‘宝玉’二字,宝字上属于钗,就是宝钗;玉字下等于黛,就是黛玉。黛钗真个‘子虚乌有’,算不得什么。倒是妙玉,真做了宝玉的反面镜子,故名之为‘妙”。(二十五回)关于红学的研究,上世纪初已分为胡适、鲁迅的写实派和蔡元培、潘重规的寓言派两系。寓言派以为,此书为明末遗民的一部寓言,其中蕴藏着一段民族深痛,隐现互关,如泣如诉。单就人名的安排上,潘重规公作了一番颇有功力的研究,兹借鉴于下。书中人物,宝玉乃传国玉玺之玉。玉的得失,即的得失。林黛玉代表明朝,薛宝钗代表清朝。林薛争宝玉,即明清争。林亡薛存,即明灭清兴。宝玉出世,口中含着镌有“莫失莫亡,仙寿恒昌”字样的美玉,与三国志载汉代传国玉玺“受命于天,其寿永昌”相类,且式样亦相近,证明宝玉是象征传国玉玺的。令宝玉爱吃胭脂,类于玉玺离不开朱泥。宝玉最亲昵的待婢袭人,拆开就是龙衣人;宝玉最偏爱的戏子,名叫蒋玉函,袭人嫁玉函,玉玺就配上玉函了。黛玉别名萧湘妃子,即显其帝王身份。其身是绛珠仙草,绛红乃明朝国姓朱之影射。黛玉代表明朱天子,故所食药丸是天王补心丸。她的婢女叫紫娟,紫是朱的配色,鹃乃望帝之魂。黛玉姓林,因为明朝姓朱。《说文》云:“朱,赤心木,松柏属”。朱是林木类,故姓林。宝钗别名蘅芜君,亦显帝王身份。“钗”字拆开是“又金”,清曾称后金,正合金之意。宝钗其兄名蟠,蟠者,番也,从虫,犹狄从犬,羌从羊,正是指斥薛蟠是异族番人。又因清朝篡位,非正统天子,所以薛蟠绰号呆霸王。宝玉既是传国玉玺,林薛二女又分别代表明清,因而林薛之争,亦明清之争也。最后林亡薛婚,正寓明亡清存。作者无力改变历史,只有通过刀枪笔阵,寓寄满腔民族仇恨,抒发亡国之痛惜。读罢此文,深谙作者用心之深,真匪夷所思。姓名之用作暗语,何独《红楼梦》一书哉!大凡文学名著,只要你用心考查,无不能循其暗寓的蛛丝马迹。读者此后在翻阅书卷时,尽可放心去推据来敲去,保准有所收获。不然,唯作者是问 ”关于《红楼梦》厌清眷明主旨的一点补充(2007-05-02 10:08:52)《红楼梦》是明亡遗民写出来的作品,而非曹雪芹所写。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疑问。看了一篇博客上的文章《〈红楼梦〉是一部反清复明的寓言小说吗——姓名与影射暗寓》(见下面的附录)很有共鸣,也激发了一些补充的。其实书中暗示隐喻的地方随处可见。比如书中有句“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其中“木石”合在一起就是“朱”,就是一块石头和一根木头靠在一起(“朱,赤心木”)。翻词典可以知道,朱和朱是同一个字,实际上明史里姓朱的人物,他们的姓都是写成朱的。金自然是满清的代指了,满清统治者的姓“爱新觉罗”意思就是金。还有预言人物命运结局的红楼梦歌词,都可以看出有描写改朝换代战争变乱的痕迹。关于元春的[恨无常]中说“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元春居住在皇宫,她的父母和她一样都在京城,那这个“望家乡,路远山高”,究竟从何谈起?这只能解释为战争后逃亡到边远地区的情形。所以元春的命运很可能是暗喻南明永历的命运。比如惜春的判词中说“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描绘的分明是战争之后萧索荒凉的景象。在一首明遗民描绘满清进行的广州大七十万人后的凄惨景象的叙事诗中有一句就是“白杨衰草”再有一个地方,也可以看出蹊跷。比如说李纨的结局“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在其他地方,一再说“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为什么惟独李纨得到一个好结局,这不是有些矛盾么?而且作者似乎对李纨的这个好结局没有任何赞叹的意思,相反有讽刺冷嘲的味道,甚至是把它当成坏结局来描写。紧接着威赫赫爵禄高登,就来了这么一句“昏惨惨黄泉路近”,令人不寒而栗尤其耐人寻味的是这么一句“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李纨因为她儿子的关系没有受老来贫,但代价却很可能是不留“阴骘积儿孙”,也就是干了不积阴德的事情,做了违背良知的事情,才有“威赫赫爵禄高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来源:《浙江学刊》 网址: http://www.zjxkzz.cn/zonghexinwen/2022/1213/589.html
上一篇:学刊论文查重(学刊论文查重要求)
下一篇:国家级体育类期刊排名(科学期刊论文)